,其中两名分别为66岁及81岁的女病人为前日离世,7名病人为过去24小时离世,包括4男3女,年龄介乎69岁至102岁。
香港小学自本周二(19日)起可分阶段复课,共有299开学校复课,其中12间学校有个案,占整体复课4%,大部分个案与学校不相关。
学校呈报阳性个案有15宗,包括8名学生及7名教职员。现累计有16万学生复课,学生确诊人数占当中的0.005%,另有近2.6万名教职员复课,确诊数字占当中0.027%。
今新增个案中有13宗为输入个案,其中7宗为机场样本采集中心阳性,涉及2宗来自越南、2宗来自南韩,英国、新加坡及泰国各1宗williamhill登陆。另有6宗为酒店检疫确诊,当中3宗来自澳洲、2宗来自新加坡及1宗来自加拿大。
由于韩亚航空营运于今日由南韩首尔飞抵香港的航班(OZ745),有4名乘客经抵港检测证实确诊,而国泰航空营运於同日由澳洲墨尔本来港的航班(CX104),有1名乘客中招,以及有1名乘客未能符合第599H章《预防及控制疾病(规管跨境交通工具及到港者)规例》指明的条件,韩亚航空及国泰航空营运的首尔及墨尔本客机,禁止在明日至下周六(24日至30日)期间分别从着陆香港。
随着第五波疫情逐渐回落,港府宣布因应疫情最新发展,在坚持「外防输入」策略及继续执行严谨检疫措施的前提下,5月1日凌晨零时起将这度调整入境防控措施:
✅过去14天曾在海外地区逗留的非香港居民,可按与香港居民相同的登机、检疫及检测安排来港
(i)有5名或以上乘客,或全机5%乘客(以较高者为準)抵港检测确诊; 或
(ii)有3名或以上乘客抵港检测确诊; 及有一名或以上未能符合指明条件的乘客登机来港
5月初起,所有经机场抵港的人士,除了核酸检测外亦需接受快速抗原测试,快测后由指定车辆转送指定检疫酒店等待核酸检测结果
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首席医生欧家荣今天于疫情记者会上表示,自4月1日解除9国禁飞令后,旅客总数目增加,外地输入阳性比例个案由3%下降至1%,现时放宽熔断机制后的风险都在控制范围之内,抵港旅客在检疫酒店隔离的闭环管理都有效防止输入个案入社区。
对于个人投资者,应该尽量增加外币的储存量,如美元,调整个人理财方案。对于高净值者,更不应该把资产放在一个篮子里。在资产配置上,尽量多元化,不可忽视全球资产配置,特别是欧美市场。
我们知道,港币是和美元挂钩,而香港保单都是以美元和港币计价,持有香港保险,选择美元计价,即意味着持有美元资产。
通过香港这个全球金融中心来配置海外资产,对于内地人来说是最佳的选择。特别是趁着我国内地房产税和遗产税还没有正式落实的时候未雨绸缪,在即将带来的12月之前,配置香港保险williamhill登陆,把人民币风险降到最低。
在香港,除了一年以内自杀,枪毙的,几乎无任何事项不保。香港人寿险最大的优势是没有“免责条款”或“不保事项”,这在大陆基本上不可能实现。
相同年龄的被保人,香港保费通常是国内保单的60%-70%。而国内保费高主要是保险的销售渠道提佣过高造成的成本上升,钱都让保险公司的业务员赚了。
这是香港分红保险最大的优势,在香港的保险公司比如安邦、保诚等都是面向全球进行投资,投资领域广获利渠道多。目前,香港保险的预定利率普遍可以达到5%以上,有些甚至到7%-8%。而大陆保监会对内地保险业定价利率做了限制后,基本都在3.5%左右。香港保险产品收益优势明显,完全碾压内地保险。
由于香港是避税港,遗产税自2006年后就不需要征收。即使是在全球征税的美国,只要是人寿保险金的赔付,不管是在哪里买的,都可以避税避债。很多高净值人群赴港购买保险,大多数是为了避税、避债以及避险的资产转移。由于保险是隐形资产,保密度高。曾经有个新闻,一些濒临破产的中小企业主,把实业抵押给内地银行套取现金,转手到香港购买保险,将巨额资产暗渡陈仓转移至境外,期望在境外保险权大于债权的法律框架下,即使是公司被清盘,手中保单都不会打水漂而达到保全资产的目的。虽然这也是够决绝的,但也充分能说明香港保险避税避债的强大功效。
香港保险以美元和港币计价,这是区别于内地保险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尤其是人民币中期来看还在贬值通道,对中、高产阶级的强烈的资产避险需求都有很强的诱惑力。
由于香港是全世界第二长寿城市,人均寿命85岁。而香港保险的保费率又是按香港人均寿命来计算。而国内人均寿命为75岁,所以内陆客户在赔率上就会稍占便宜。这就使得香港保险相比起来保费更便宜、保障更高、投资回报也高。所以大陆人去香港购买重疾险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